非典老兵再出征 重披白衣战南宫
从非典到新冠,十八年的光阴,青春即将逝去,救人本心依旧,白衣战甲重披。我是遵化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科医学二科主治医师徐凤君,2021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河北大地,作为一名呼吸科医师,我早已做好心理准备,随时准备披上战袍冲上一线。当接到唐山市卫健委组建医疗队支援邢台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紧急通知后,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破茧而出再上“战场”
2021年1月14日,正在查房的我听闻出征邢台的申请得到院党委的批准后,马上收拾行囊,与我院的其他3位战友一起,带着院领导的叮嘱,代表遵医人奔赴南宫市开展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隔离衣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与疫情交手了。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中,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被遵化市卫生局抽调到中医院发热门诊工作。当时我也很害怕,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出色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18年后的今天,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作为经历过“非典战疫”的老兵,我深深知道时间的紧迫性,更明白新冠病毒对群众构成的巨大威胁。18年前的“战斗”,让我积累了抗击疫情的宝贵经验,也让我对医护工作者的责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这一次,我已经没有了恐惧,有的只是再次成为逆行者的光荣和自豪。
抵达南宫后,我被分配到南宫市中医院急诊科负责危重症患者的诊治,以及全院住院患者呼吸系统疾病的会诊工作。我每天早早起床,准备防护用品,一丝不苟的穿戴整齐,经队友确认无误后开始一天紧张的工作。问诊、查体、开检查单,开药、交代病情、写病历。为减少防护用品的消耗,避免暴露,自己想尽各种办法,坚持14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在工作上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起到业务骨干作用,利用专长帮助南宫人民解除病痛并及时给予安慰鼓励,缓解病人焦虑心情。
用语言和行动温暖患者 收获好评
记得第一个夜班,我接诊了一位智障的老年患者,紧急处理后已经晚上7点多了。患者没有直系亲属,只有一位街坊大姐照顾。大姐不停的打电话,当地方言听的不太懂。我主动走上前去询问,原来大姐出来的匆忙没带钱,一天了滴水未进。现在需要解决大姐和患者的吃饭问题。我有现金,可是在宿舍呢,上班穿防护服也没办法回宿舍去取。“给你微信转钱行吗?”我说。看看大姐的手机,是个老年机,没有微信。“等等,我去找人借吧”,可是大家都没有现金和食物。看着她失望的样子自己一阵心酸,最后打电话让同事从宿舍帮忙取来现金,解决了燃眉之急。大姐接过钱后不停的说“谢谢你,真是好人”,并告诉我她家的地址邀请我去做客。我告诉她说“我们是唐山遵化医疗队的,等疫情结束后一定去”。希望疫情早点过去,让南宫人民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记忆深刻的还有一位喝百草枯的15岁男孩。因为和家人发生口角,他一怒之下喝了20毫升百草枯。众所周知,百草枯毒性强,死亡率高,能活下来的几率非常小。孩子送来时全身上下都是呕吐物,散发着酸臭味。为了抢救生命,脏臭算不了什么,我和同事迅速将患者搬到床上。这一动他吐的更利害了,喷到了自己的鞋上、防护服上。开始洗胃,他拒绝配合,还时不时的被他打一下、踢一脚。虽然很脏很累,但心里是对孩子鲁莽行为深深的惋惜,我多么希望他喝的百草枯是假药,多希望他能活下去。孩子蜷缩着身子,不停地唸叨着喘不上来气,他害怕了,有面对突来疫情的不知所措,也有面对生活心中的一片茫然。喝农药的患者在这里并不少见,我深深的意识到作为医生不但要解除患者身体上的痛苦,更要关注他们心理上的问题,“偶尔能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
虽然这里条件艰苦,每天忙忙碌碌,无论是体力和精神都承受了巨大的考验;虽然远离家人,但看到病人一天天好转,一个个出院,当听到纯朴的南宫人民的一声“谢谢”时,甚感欣慰,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值得。我相信,曙光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