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人民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遵化市人民医院>>健康讲堂>>药品专题

新生儿用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发布时间:2012/08/16

新生儿(出生28天内)身体处于多变化时期,体内许多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健全,对药物反应较小儿和成人有明显差异。所以,新生儿用药根据其生理功能的特点和对药物作用的特殊反应,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其用药应注意以下问题:

(1)新生儿体液占体重的80%左右(其中细胞外液占体重的45%、细胞内液占体重的35%),所以应用水溶性和蛋白结合率低、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的药物,如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按体重计算往往较低,应适当增加药量。但在脱水状态时,由于细胞外液减少,药物在体液中达中毒浓度。

(2)新生儿体内脂肪含量少,仅为体重的15%,脂溶性药物不易与之充分结合,使血中游离浓度升高,容易引起中毒。此外新生儿血-脑脊液屏障发育不全,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脂肪,从而使脂溶性药物容易出现神经系统反应的重要原因。

(3)新生儿体内清蛋白少、药物蛋白结合率低,可致游离型药物浓度升高而导致中毒,如苯妥英钠在成人血液中的游离型浓度为7%、新生儿可高达11%。所以,新生儿应用蛋白结合率高且毒性大的药物,容易引起严重不良的反应。

(4)新生儿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可致血液中游离的胆红素和脂肪酸增多。胆红素需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下,通过与血液蛋白结合后可降低其游离浓度。有些药物如磺胺类(尤其磺胺异噁唑)、苯妥英钠、吲哚美辛、阿司匹林、氯霉素、地西泮、头孢菌素、氢氯噻嗪、西地兰和水溶性合成维生素K等,在血液中可与胆红素竞争与蛋白结合,且蛋白结合力比胆红素强,从而使游离的胆红素更加增多。由于新生儿血-脑脊液屏障功能差,血液中大量游离的胆红素可进入脑组织,造成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所以,新生儿尽量避免使用上述药物。

(5)新生儿肝内酶系统发育不健全,可使药物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而致药物中毒。如氯霉素成人口服后约有90%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新生儿由于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和活性低,氯霉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型不足50%,血液中氯霉素浓度升高。所以,对新生儿应用氯霉素,如果忽视肝药物代谢酶的作用,单按体重计算用量是不安全的。

(6)新生儿肾组织结构发育不成熟,排泄功能差,其有效肾血流量仅为成人的20%左右,肾小球滤过率仅为承认的30%~40%。对主要经过肾小球滤过排泄的药物可因排泄缓慢造成药物蓄积中毒。

(7)新生儿在发育过程中的脏器对药物的感受性往往较高,但神经系统则相反,未发育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药物的感受性低,需加大剂量才能出现药物效应,如巴比妥类药、安定类、强心苷、解热镇痛药、阿托品、新斯的明、肾上腺素、麻黄碱等,用药量应比按体重计算的量小。